这个时代,单打独斗很难成气候。期货市场尤为如此,在与机构博弈中,散户多扮演“流动性”的角色。
随着入市门槛不断降低,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市场中的“主力军”有望快速进入商品期货市场。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获悉,国内首个期货公司和期货交易所合作的农产品指数将于本月底推出,该指数亦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利用商品期货为标的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而部分基金机构则跃跃欲试,通过投资商品期货ETF实现“曲线入市”。
目前,由于各方面政策限制,期货市场尚未完全向保险、信托、基金等机构开放,“入市难”一直限制期货市场发展。业内的人表示,应放松监管,完善市场规则体系,消除机构“入市”障碍,支持合乎条件的机构投资的人参与商品期货市场。
一直以来,少有增量资金进入期货市场令从业者陷入尴尬。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期货市场保证金规模约2450亿元,较2013年中2300亿元仅增加150亿元左右。
“散户市”实际是根本原因之一。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国内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中散户占比过高,导致市场波动过大,而随着A股整体上涨,股市分流资金显而易见,足见期货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应加快引入更多机构投资的人参与市场,改善市场环境并优化投资者结构。
但从目前来看,金融机构投资的人参与商品期货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据一项调查显示,从了解程度来看,接近半数的金融机构投资的人偶尔关注商品期货,只有少部分机构投资的人对商品期货经常关注或非常了解。调查表明,47%的机构投资者偶尔关注商品期货,31%的机构投资的人对商品期货经常关注或非常了解,21%的机构投资的人对商品期货不了解或不关注。
显而易见的是,政策层面上,一方面,受央行、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制度约束,商品期货市场尚未对相关机构全面开放;另一方面,期货风险监控较严格,部分企业(特别是国企)不允许做期货,部分企业只能做套期保值业务。
“目前信托公司参与期货业务仍限于股指期货套保和套利交易,通过信托渠道发行的期货类产品也只能参与股指期货对冲。”上海一期货私募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政策上的限制,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期货市场扩容,抑制了期货私幕与信托机构的合作。
除此之外,据交易所相关人士表示,机构投资的人鲜有参与其中,也是期货市场目前仍存在不少不成熟的地方,比如,期货产品风险较高;期货品种少,且个别品种的流动性差;期货相关培训少,投资者教育工作跟不上新品种上市步伐;期货市场的交割制度、期货合约连续交易性、信息透明和公平竞争等方面有待加强等。
而在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在公司层面,期货市场仍然是一枝“带刺的玫瑰”,期货市场风险收益与公司的需求不匹配;公司风控制度、内部管理较为严格;公司自身投资能力有限,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公司熟悉品种少,制约了投资范围,对市场和产品的熟悉程度不够;公司缺乏相应的人员配备,期货投资人才欠缺。
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的期货市场,就像一只“蹩脚鸭”。东证期货高级顾问方世圣[微博]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期货市场的主导力量实际上还是那些从事现货贸易的大型国有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在市场中的操作通常是根据他们本身的生产流程来决定投资策略,由于其横跨期现两大市场,头寸规模巨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对行情造成较大的影响。这无论对于普通投资者还是交易所来说,都不是一种乐于看到的局面。
与已经为市场熟悉的黄金ETF以及传统的股票等ETF不同,将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商品期货ETF,其标的范围是在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所有商品期货合约,如铜、铝、大豆、棉花等商品期货品种合约及其指数产品。
此外,与进行其他类型ETF投资类似,这类投资者不用在交易所市场直接购买商品期货合约,而是在基金公司购买商品ETF的基金份额,基金公司直接购买铜、铝、大豆、棉花等商品期货合约或相关指数期货产品。
在国外,商品期货ETF已经相当成熟。据机构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球商品ETF规模在2000亿美元以上,其中商品期货ETF数量占比70%左右、规模占比18 %左右;美国市场前十大商品ETF中,商品期货ETF占有6个席位。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党剑表示,在拥有ETF市场的美国,商品ETF的规模自2004年不足50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640亿美元,大约占美国ETF市场5%左右。其中大型机构投资的人ETF的比例也在增加,从2012年的14%增长到2013年18%。
方世圣告诉本报记者,ETF代表了一种抱有不同目标的投资群体,通过商品期货ETF的发行,能为期货市场上引入一种“金融的力量”。当这种力量强大到某些特定的程度以后,就能形成一种制衡的局面,还市场以自由定价的功能,而不会被少数投资者所左右,能够使市场更加公平、完善,对于国内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极有意义。
从投资者层面上看,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商品期货ETF可以满足机构投资者多样化资产配置,有效分散投资风险的投资需求;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商品期货ETF降低了投资商品期货的门槛和杠杆,满足大众投资者的组合资产配置需求。
“个人投资者通过商品期货ETF可以避免不少问题,比如追缴保证金、换月转仓的操作都由发行ETF的基金公司来完成,投资者只需要持有ETF基金份额,不必时时关注仓位情况,中长线投资的难度将大大降低。”方世圣说。
目前,期货公司、期货交易所、保证金监控中心以及部分第三方机构均推出不少指数,但业内人士认为,不少指数并不具备开发ETF产品条件,特别是部分单一品种指数,由于其标的商品期货价格波动过大,对ETF产品稳定性影响会比较明显。
“商品期货ETF是通过购买一系列商品期货合约进行配置,投资者只要持有ETF的份额,就等于仅用少量的资金就购买了多个不同的期货品种合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商品期货ETF降低期货投资门槛不仅仅体现在对交易流程的简化,同时,也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购买一揽子期货品种的可能,当资金量不够富裕的时候,想要同时配置多个期货品种有较大的难度,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购买ETF来解决。
截至目前,商品期货ETF在国内尚属空白。但业内的人说,随着国内农产品期货ETF产品的推出,未来还有其他品种或特征的综合商品指数ETF产品会陆续推出。
金瑞期货总经理卢赣平表示,商品指数化投资已成为投资者参与商品期货市场的国际主流方式。目前,中国商品指数化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年来在相关各方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商品指数化投资的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一位接近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知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国内首个商品期货ETF最快将在半年内推出,该支ETF产品将以农产品期货指数为标的。
知情人士还表示,该农产品指数ETF是采用期货复制模式达到跟踪误差最小化的目标,通过商品期货和现金方式复制商品价格指数,避免实物商品投资、储存等运作。其模式不持有实物,采用商品期货、现金、债券等构建基础资产,复制商品价格指数,采用全现金申赎模式。
8月29日,证监会公布了《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同时发布的还有《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1号——商品期货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指引》共十条,对商品期货ETF的定义、投资范围、风险控制、相关主体责任、监管要求等内容进行了一一规范。
2004年起,上海期货交易所启动了商品指数研发,2012年12月上期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指数正式发布,今年5月19上期有色金属指数期货仿真交易正式启动。
一般认为,在商品期货ETF的标的中,有色金属指数ETF条件最为成熟。业内人士表示,料将今年推出的上期有色金属指数期货,由于计划纳入镍和锡两个金属期货品种目前尚未上市,有色金属指数ETF上市步伐可能将推迟。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尽管锡镍两个品种未上市,但目前已有不少基金公司等中介机构与上期所探讨合作事宜,定制开发包括全额收益等各种指数和综合性商品指数。上期所高层人士近日亦公开表示,将与证监会积极沟通,争取《指引》尽快出台。
根据2008年CFTC研究报告,商品指数的主要投资者有四类:机构投资的人、商品指数基金投资者、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投资者。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国内商品指数化投资起步的重要阶段,应采取适当措施,培育商品指数化投资者,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以此促进我国商品指数化投资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