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充足表现了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
在深入学习领会、系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江苏省委召开十四届七次全会,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全面部署,动员全省上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全面精准把握党中央要求,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切实抓好改革任务推进落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学深悟透习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习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统阐述,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指导新实践、引领新变革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思想武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首先要在学深悟透上下足功夫,要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后,我们迅速传达学习习重要讲话精神、全会精神和《决定》,作出10项重点工作安排,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逐渐完备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专门安排5期研讨班,对省管干部进行集中轮训。组织全省各地各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学习培训等,推动三中全会精神进机关、进企业和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引导全省上下更好地统一思想和行动。
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好贯彻好习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必须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谋划和推进改革一定要经常自觉地同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对表,准确领会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以科学理论之“矢”射江苏改革实践之“的”;必须紧密结合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找准改革攻坚的重点、难点、堵点,在新征程上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紧紧围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使命,坚定自觉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江苏的干部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体会格外深刻。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江苏成功实现由农到工、由内而外、由低向高的发展变迁,靠的就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到江苏考察调研,多次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明确要求江苏“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2023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精确指出,“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2024年3月,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精确指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江苏牢记嘱托,积极地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坚决把中央通过的各项改革方案落到实处,科学技术创新“揭榜挂帅”、“赛马”机制、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经验”等一批改革品牌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创造了由富向强、高水平发展走在前列的历史性成就。全省经济总量连跨7个万亿元台阶,去年达到12.8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居全国首位,工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1.3%、49.9%,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29%,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居民人均收入突破5万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肩负起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一体贯彻、一体落实,以实际行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
对照《决定》提出的总目标和习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谋划改革,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作出《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决定》,提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的目标,即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围绕“七个聚焦”,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制度性成果,完成省委提出的改革任务;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制度更完善,基本实现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强富美高”现代化新江苏奠定坚实基础。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必须找准着力点。首先,要瞄准提升改革的质量与水平发力,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从地方事权出发,结合江苏实际,逐项落细落小落实,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确保改一件成一件,务求于发展有利、于民生有益、于群众有感。其次,要瞄准增强改革的力度与时效发力,按5年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整体推进,率先突破那些中央要求江苏试点先行、江苏发展最为紧迫、具有牵引性意义的改革事项,加快形成更多制度性成果,别的方面把准备工作做充分,早热身,争取主动。最后,要瞄准强化改革的探索与创新发力,紧密结合赋予江苏的“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等重大任务,因地制宜,主动作为,以改革攻坚不断开创江苏发展新局面。
习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水平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必须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有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为各领域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水平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巩固壮大江苏已有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构建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省域法规制度,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全面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瞄准新领域新赛道,聚焦江苏有发展优势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母基金运作机制,探索发展耐心资本的有效举措。加强数据开发利用、交易流通、安全治理等领域制度供给,制定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数实融合强省。出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政策措施,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层次地融合。加快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制定实施新一轮制度型开放任务清单,扎实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深化自贸试验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发挥国有经济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一起发展。对国企,重在推动其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民企,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对外企,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和合法权益。坚持全国一盘棋,纵深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从制度上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各种堵点卡点。把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放在更突出位置,逐渐完备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加快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推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中之重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着眼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统筹推进教育科学技术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大力实施核心技术“攻坚行动”、高校科研“策源行动”、体制改革“探路行动”,着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与教育部合作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着力推动有组织科研与有组织转化协同并进,一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有效推动产学研、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探索建立重点项目责任专家或项目经理人制度,让科研人员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优化全省“一带两极三圈多点”创新布局,高效运行江苏省实验室联盟,全面聚合战略科技力量。放大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示范引领效应,支持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慢慢地加强技术供给能力和转化能力,让更多改革“试验田”变成“高产田”。
此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等,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将全面抓好落实,进一步塑造江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方面面,必须以各领域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整体进步。
以改革更好造福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的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健全大统战工作格局,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地体现到江苏工作各方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逐步的提升人民生活质量。针对江苏老龄化程度相比来说较高的情况,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的策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整体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要把惠民生、得民心结合起来,更好引导群众预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改革增强精神力量。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承载地,江苏肩负着习赋予的“探索新经验”的光荣使命。我们将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不断激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等工程,形成具有高显示度的江苏文化标识体系。高质量建好用好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尽快完善生成式AI发展和管理机制,更好地赋能文化强省建设。
以改革彰显法治优势。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各项部署,发挥好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发挥好法治社会建设基础性作用,加快法治江苏建设,特别是加快人工智能、数字化的经济、低空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法规制度建设。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执法司法合作,加快提高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为各类企业更好“走出去”保驾护航。
以改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切实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为平安江苏筑起铜墙铁壁。进一步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紧盯电瓶车、化工和危化品、燃气、高层建筑消防等重要领域,大力实施“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全方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把改革创新与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统一起来,把握好改革时机、方式和节奏,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一定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部署,抓好涉及江苏重大改革举措的组织实施,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在大局下行动,保持同党中央在改革取向上的一致性。进一步发挥好省委深改委牵头抓总作用和改革专项小组统筹协调功能,强化对重大改革的全链条谋划推进。加强完善改革落实机制,用好各级领导联系重点改革任务制度,以上率下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见效。
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掌握科学方法论。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哪里矛盾最集中、问题最急迫、疙瘩最难解,改革就要指向哪里。同时,注重整体推进,精准把握各领域改革的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的耦合性,在统筹联动中增强整体效能。坚持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坚决防治、官僚主义,一步一个脚印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始终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持续深化管党治党制度改革,健全干部人事、基层组织建设和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制度机制,扎实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精简规范会议文件和各类创建示范、评比达标、节庆展会论坛,巩固拓展乡镇(街道)权责清单试点成果,着力营造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环境。
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自觉做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把各方面干劲带起来。把“三个区分开来”落到实处,深化落实省委激励担当作为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改进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政绩考核,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矢志改革创新,扎扎实实、踏踏实实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